背景:
土曼作为智能穿戴的品牌,几张手表设计图在微信朋友圈扩散将近3千多人转发,没有任何有关手表的参数介绍,11小时预售36,775,302元,创下了智能手表朋友圈营销纪录,它的智能手表在2013年被网络上评委最火爆的智能硬件产品。这背后的功臣就是来自土曼创始人老汪,老汪本身也是一位硬件极客,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,土曼作为第二次创业的他,对目前的智能穿戴的市场会有怎么样思考?
UD:土曼作为一个在国内智能穿戴硬件的佼佼者,对目前可穿戴产品类怎么评价?
老汪:智能穿戴从2012年开始相对来说比较热,直到2013年底。2014年开始冷门了一段时间,当苹果发布Apple Watch之后,整个市场又热了一段时间,但苹果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之后,不管是市场反应也好,还是投资或者消费者其实又开始迷惑了,这个状态像是黎明前的黑暗,但是已经开始涌动着反弹的趋势,这种反弹更能突破一些过去的问题,比如说原来的穿戴只有几类,比较常见的有手环、手表等。手环的生命周期随着手表的发展,逐渐的就会弱下来,还有一类穿戴非常迅猛就是VR。因为我是做手表的,我更看重手表的市场变化。我觉得VR也会走手表的过去的一些轨迹,在它的这个频率里也会体现出来,会极度的火热然后会跌下来,因为它技术上还有一些问题,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解决。
但是手表反而逐渐开始成熟了,在2012年我们开始做的时候,实际上是找不到比较好的芯片方案的,反而是国内的君正这种公司,他做的低功耗做的还不错,像联发科、高通那个时候没有布局穿戴,高通自己的手表都用其他公司的芯片。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来看,像联发科、高通都出了低功耗穿戴型手表芯片。这件事时机上比三年前成熟了太多了,而且随着苹果要发布第二代智能手表,所以我们觉得整个穿戴市场会再一次掀起一个热潮。
UD:对于穿戴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您怎么看的呢?
老汪:从我的角度来讲,我是坚定的看好智能手表类的产品。因为确实在三年中有很多的产品出来以后并没有解决问题,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就觉得太鸡肋了,有没有都无所谓。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变化,当智能手表能独立通讯、上网以后,它的应用场景就太多了。所以我们认为随着资本的浮躁退去以后,包括创业者的理性和成熟度进一步的提升,以及做的产品越来越成熟。我们觉得以后再出的产品可能就不会为了智能而智能,相对来讲这个市场会趋于理性和成熟,再往下走会更坚实一些。
UD:刚刚您提到过智能手表可以独立的进行打电话和上网,不再是手机的延伸了,而是一种终端了,对于土曼您怎么准备的呢?
老汪:其实在两三年前大家在定义这个产品的时候,绝大多数创业者想的还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,比如健康、运动、支付等等,甚至包括通讯,这都是很好的点。但是那时候因为方案不成熟,没有办法去做独立通讯、上网,所以包括苹果也是并没有独立通讯,而是依赖于手机。苹果其实也在测试市场的反馈,一旦苹果发现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,就会马上调整,也许第二代就会推出独立通讯,在应用方面我觉得可能会和过去完全不同了,比如过去在支付、健康等方面的应用还是依赖于链接手机。所以独立通讯对于手表和手机的关系会发生一个很微妙的催化作用,在我来看它们两个(手表和手机)的关系会发生逆转,以前手表是手机的配件,在未来我认为手机会成为手表的配件。比如出门的时候不用考虑看手机的那块大屏,手表就可以使用通话、通讯录、微信等,昨天晚上我们还一直讨论手表上微信的问题,至少现在微信没有出手表版只有手机版,那么手机版就要有一个UI适配的问题,在没有出手表版我们应该怎么做?其实我们应该考虑这些内容。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它的通知重新组织它的UI,呈现的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。到现在来看,从研发到产品,从公司投资人的角度,公司上上下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,大家都很兴奋,不再是之前的那种状态了,有了新的希望和展望了。
UD:之前我们聊了智能手表可以独立通讯了,那么在市场上也会有类似功能的手表手机,您认为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?
老汪:手表手机和智能手表这两中产品在外观上很容易混淆,但是它的内部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我先说下我的理念,就算手表能独立通讯我也不认为它和手机要彻底的撕裂隔绝,这是一个不聪明的做法。你看现在的手机使用习惯会改变吗?我想这是很难的。手机实际上是替代了原来的笔记本和PC,我们把手机放在手里当电脑去用,这习惯会保留相当长的时间。过去的智能手表它没有独立通讯,所以它只能依赖于蓝牙,但是智能手表已经有独立通讯了。手表手机它的基础就是打电话,但是手表手机的上网能力和其他功能都是很弱的,所以这完全是两种东西。我们提到的智能手表实际上基于云的终端,我们可以通过云来管理终端。比如手机会有一个Cloud账号,手表也会是同样的ID账号,也就是一个账户体系。就像iCloud,比如我出门但是把手机放到了家中,那没有关系,我就可以通过云端来接管我的信息,甚至通话。那么手表手机就是把手机做小戴在手腕上,它没有云,它也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。
UD:刚刚我们一直在聊智能硬件,那么在前阵子360的周鸿祎也反思过硬件免费是错误的,那么作为同为硬件同行的您,是怎样的思考?
老汪:我觉得都过于极端了,在他们没有进入硬件的时候,没有体验过供应链的辛苦以及硬件上的坑,所以可能比较理想,用互联网的思路来想象硬件,所以也很容易的提出来硬件免费的说法,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我之前也和周总(周鸿祎)做过交流,也谈过硬件方面的很多坑,也觉得硬件不像之前想象的,所以他提出来硬件一定要赚钱。那么我觉得这两个提法都过于极端了,因为核心的东西是硬件的成本是怎么收回。硬件可以是免费,如果我的服务有内容,大家愿意为服务买单,那么硬件是可以免费的。所以我的想法是要看产品的品类,有的产品它虽然是智能产品,但它是不具备互联网变现能力的。比如智能耳机,不卖硬件的话怎么变现?所以这个也要看产品,周鸿祎自己也提了手机在软件变现,在App变现以及靠流量分发变现这块,因为量的基数足够大,所以比较容易实现。现在智能硬件的量不太大,可能有些不太好变现,但是不能绝对的说它不能免费,如果有一种相对来说成本不是那么高的产品,而且有后面的服务内容做支持,消费者愿意为内容买单的话,就完全可以免费。
UD:您也是从硬件繁衍到软件,土曼的软件最核心的还是表达系统,表达相对于微信、QQ来讲,它的竞争力在哪里?
老汪:谈这个话题,就要从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说起。在几年前,像微信、QQ都邀约过我们加入它们的体系,硬件接入到他们的系统里面,那个时候我们也曾经动过心,也想傍大腿。但是后来我们也深入的考虑了一下,我们自己到底要走一个什么样的路线,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能力,而只是被动的接入,我们可能真的会变成硬件制造商了,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智能硬件了。智能硬件的核心是在它的背后的数据,包括采集数据、收集数据、处理数据,分析以及反馈。这套是非常关键的,我们希望自己有主动权,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构建这么一个系统。
表达的呈现形式用了一个App的方式,那么它实际上是一整套的体系,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,工作量是超级大的。我们在做的时候,首先我提到了社交的概念,其实社交未必一定是像微信,在里面聊就是一个社交方式,那么还有其他的社交方式。我认为我可能在做一种泛社交,就是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是完全可以有共同话题的,他未必每天聊,哪怕点个赞也是一种沟通,那个时候我就提出了社交的概念,我们技术和产品全都反对,他们认为社交是一个巨大的坑,不应该去趟这个坑。而且我们是一个硬件公司,不应该投入软件,那是看不到的东西,有可能打水漂。但是我的理解社交的核心是在连接,未必是在聊天。所以当时我就逼着我们的团队做了IM(即时通讯),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去做IM。做完之后我们发现这件事就很有意思了,因为我们一旦把人和物联系起来以后,我们的手表上的功能是其他手表很难做到的。在App这块我们单从社交角度我们不可能和微信PK关系链,也不可能和它PK传文件等这样的功能,但是我们另辟蹊径,一个就是我刚刚讲过的共同爱好的社群搭建起来,都是用我们的手表的使用智能硬件的一些人,他们有话题聊的,在里面也非常活跃。第二点就是我们定义了社交关系,叫做亲密的关系。所谓亲密关系其实在你的身边有很多朋友、同学和亲人,但是真正的值得特别关注的人,其实并不是太多。你最关注谁我相信你很容易能说出来,比如父母、子女、老婆、还有你最好的闺蜜或者好兄弟,还有你的同事。其实你数一数就五六个人,所以我们当时就定义了一个亲密社交。微信是一个大平台,你可以在上面只加五个人或者六个人,但是你很难拒绝被人拉到群里或者被添加,结果肯定是一堆好友的。但是我们的亲密关系已经是设定好人数了,只能添加六个人,你只能加你最珍贵的、最好的关系的加进来。后来我们发现这件事特别有意思,比如你父母的身体状态以及行为你关不关注,你关注的话就离不开它。所以我们在这种关系权限上面做了比较大的开放。比如你可以在手表上面看他(亲密关系的好友)在哪(必须得到对方权限许可),可以查询他的心率、记步、卡路里消耗,对方的状态我很清楚,所以我们也是是做着私密社交的概念。
其他的就像社群,这个和微信的操作习惯上是一样的。但是在朋友圈这个概念上,我们是开放的,我不喜欢像微信是封闭的,你只能看到和你加过好友的人发的状态,我们是不限制的全部都能看到。这样可以增加它的延展性。
UD:土曼目前来说也在做线下方面的零售,您对线下实体店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看待?
老汪:你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,今天早上,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。因为这一两年的时间我们看到都是大量的实体店倒闭潮,工厂倒闭,实体生意惨淡,线下生意困难,都转移到了电商,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机会来了。第一,成本低了,租金便宜了。第二,有很多人这个时候会迷失。如果你这个时候想明白,这就是机会。今天的消费者其实不是非要去电商去购物,是因为电商的体验比线下的体验好,他才去电商购物。比如我下单快,支付快,出了问题马上退换货,一切都很快。过去的实体店体验是很不好的,你买东西出了问题找他退货,根本不会退货,服务体验不好,支付方式也比较陈旧。所以我觉得线下体验店其实要把服务和体验做好,机会就非常大。
我相信年轻人周末无聊,其实也想出去溜达溜达,但是其实你发现没有一个值得你去的地方。实际上是业态再往下走,越来越没有服务的意识。我觉得线下是完全有机会的,因为你也能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,比如说无印良品、名创优品,他们做的就非常好。所以不能说线下就不好了,我觉得线下是个机会。只不过是因为电商来的太快了,一下子把他们冲击到了,有的地方还没有反应过来。比如像东北,还没有完全受到冲击。但是像一二线城市,北上广冲击很厉害的,所以一下子就有点措手不及,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好机会。
UD:这几年,线下的智能体验馆也是层次不穷的,现在也有很多的巨头在聚焦这块蛋糕,京东的优势何在?
老汪: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智能体验馆都是噱头,很直白的讲只不过是挂着一个智能体验的牌子而已,把品类规制了一下、产品重新陈列了一下,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变化,我不认为这样的体验馆会有特别大的爆发。我们也观察了像国美、苏宁包括新兴的团队在做,很多用户会发现身边的智能体验馆越来越多了,对智能硬件和智能产品的渠道也就越来越多了,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。但是不好的现象在于很多公司他们并没有明白智能的意义,单纯的去做一个陈列其实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。
我的理解还是体验的问题,就是用户怎么样用最简单的去使用一款智能产品,最简单的获取服务。我举个例子,我今天去买一个无人机、一个扫地机器人、再买一个智能手表、再买一个智能平衡车,我买四个产品就要下载四个App,操作起来切换很麻烦。我的想法有一个统一的东西去控制,比如我有个智能硬件我可以用语音去控制它,不需要有App的概念。这些体验馆如果想做好应该往这方面去做,但是很遗憾,做体验店的人员都不具备IT开发的能力。我们不同的是我们有京东的支持,我们来做线下体验的事实际上是另外一个角度,就是系统。我觉得我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服务而不是一个硬件,第二点我的变现方式不仅仅是卖硬件赚差价,我们的变现手段还通过服务和内容还变现,这样的话变现的方式就很丰富。第三我觉得大家也很期待有个真正展示好或者卖好的地方,所以对我来说正好赶上了这样的一个好时机。
我本身做智能硬件的,在这个圈里做智能硬件的也很多,我们甚至可以给厂家提供更进一步的服务。所以说来说去,我一个围着客户去做服务,一个是围着厂家做服务。两方都开心,这件事都好做了。以前是两方都不开心,只有收房租的开心。生产硬件的50块的成本最后卖到500块钱,450块钱和他并没有任何关系,都被收房租的收走了。消费者也不开心,购买的产品那么贵,明明没多少成本却收这么多钱。我们要做的就是两方都开心,这样两方都好办了,而且我本来做的就是系统,我的系统用的人越多,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,从商业上还是从自己的规划都很容易实现我的目标。
UD:目前的生活体验馆的盈利一直是个问题,您做智能体验馆的盈利方向是什么?
老汪:其实我觉得我一直没有把名字想好,因为名字非常关键。它叫体验馆,给老百姓的感觉就是体验的地方,而不是售卖的地方,我觉得名字还没有起好。我想起一个接地气一点的,其实我说这些也是在考虑怎么样变现。比如服务中心、或者服务之家,就是让人进来后感觉我们是为他提供更好服务的,所以我的变现我举一些例子。比如目前的智能硬件还是有一些返修率的问题,比如坏了不知道去哪修,我会帮他做维修维护的售后问题。另外手机本来也是一个智能硬件,手机的维修率很高的,比如碎屏率是很大一块。那么我们也想把这一块整合进来,这也是一个变现的方式。还有一些变现方式,比如说分发、互联网流量变现,这方面可能互联网硬件厂商很难想到,但是我们回去做,因为将来我们的店可能会变成分发渠道,还有一些支付方面。
UD:目前线下体验店的生意不好,渠道扁平化严重,会越来越迷茫,土曼对于智能体验馆的信心来自哪里?
老汪:目前线下体验店其实有过去遗留下来的地方,而且也付了租金,也确实想转型。但是我刚才提到的变现就特别关键,过于就是卖硬件变现,现在人流不在了,看不到希望。消费者都去京东、都去天猫、淘宝了,但如果人流能抓住,即使没买你的东西也能变现,如果多了这么一个途径就不一样了。目前现在的体验馆,无非还是传统的,开到100家店以后融资,规模在那了,资金可以支持进来,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来做2VC。还有一种就是加盟,收取加盟费,这是第二种。还有一种通过SQ(品牌下的品类数目),来负责配货。无非就是这么一些传统的东西。
绝大多数是没有意识,部分有意识的他没有能力做,他没有平台,他得有系统去支持他。我们在这方面想了很多,我差不多已经想了三年了,准备了两年了。
UD:可不可以理解为后期的土曼不仅仅是科技型直营店公司,后期可能是平台的方案的服务商,一方面对接上游,一方面服务底端。
老汪:没错。肯定是这样。有时候我觉得很痛苦,做产品的定位非常重要。你是一个智能手表的厂商,你就应该专注智能手表上,可是你突然去做一个好像渠道这么一个概念,对消费者来说会比较迷惑,我们也在慢慢的理清这个思路。后来逐渐的理出点头绪来了,就像你刚才说的我变成一个服务的提供,手表是我提供服务的媒介,体验店也是我提供服务的媒介,这样想的话就很清晰了,我是一个内容和平台,我不是一个所谓的渠道,我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。不过翻过头来讲,乔布斯真的很厉害,手机(硬件)、iOS(系统)、App Store(生态)加上苹果线下的专卖店,它专卖店里不只是苹果的东西还有它授权的配件。我才发现其实我在下意识的做这些东西。
UD:目前很多人都在讲资源整合,您刚刚讲的这些也更是一种资源整合,那么您做这些整合的优势在哪里?
老汪:现在看起来,基本上是从供应链、SQ的提供、消费、渠道甚至包含了平安健康和金融理财,你看我整合的面还是挺多的,甚至京东这种大的电商体系,包括滴滴,后面我还要对接类似易代驾、汽车救援、医疗救援等,会整合很多这样的服务,这个服务我觉得就太多了,但是我在形态上我不想让大家找不到头绪,过去我看到一个叫“微指”的平台,打广告打的很厉害,其实我第一反应就是他说他什么都能干,后来我发现他什么都干不了,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我们还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硬件、终端来把服务呈现出来,就很简单。越是简单的方式,比如说手表,我要打车,一抬手说我要去哪,比如说我手机坏了,我对它一说,可能就有人来回应你的这个服务。我不可能说让用户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搜包罗万象的服务,我就想通过最简单的方式,就像我们俩交流一样,我们俩通过交流就能解决这件事,我想通过自己的终端来搞定。服务是保罗万象的,但是出口我想是简单的。这个东西(手表)天天戴着,你对它太习惯了,你的操控、你的使用方式等等,你会形成一个依赖,我想让它入口简单,内容丰富。
UD:最后,我们其实更想希望您能聊聊,对于未来智能硬件的真正的爆发期在什么时候会到来,或者多久能到来?
老汪:我来拿最有代表性的智能手表来讲讲。我原来大学毕业的时候,我们是在经历传统互联网。刚开始从16点几K拨号上网到33点几K,到56K、两兆再到光纤,然后从门户网站、QQ 、OICQ到电商,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通讯了,所以我一直在感受回到我二十年前的想法,今天的智能穿戴和智能硬件很像九五年、九六年的状态。所以我觉得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,人都是追求便捷的,希望生活更加舒适,好在这个时代有像苹果、谷歌这样的公司,愿意为未来去付出和行动,因为他们的教育市场特别大,所以我判断这个市场是依苹果和谷歌的时间节点做一个标志,所以我不用相别的,想自己是没用的,我没有办法去影响这个市场。所以我就看苹果,苹果九月份它会发第二代手表,谷歌前段时间的Google IO大会已经透露出来它的Android Wear 2.0是支持独立通讯的。这两个巨头的动作就表明独立通讯的智能产品会有进一步的爆发,其他的区域会跟随这两个巨头的。过去基于我的判断也是基于这两家,所以我认为短期内,比如今年的九、十月份会有爆发。过去的儿童手表是一种需求在刺激它,这种形态已经成熟了,有需求有自己的爆发了,只不过因为后来的各种因素导致它下跌很厉害。但是儿童手表可是独立通讯的,它的量是跑到百万级、千万级甚至过亿的量,所以我觉得这对智能硬件是一个催升。从终极来看,一旦独立通讯,以后的路就不会跌的很深了,它就是小幅的调整,再上去很难再下来。以后大家会习惯,我带个手表也能通话也能解决上网的这些问题了,就像一个Pad放在包里就能解决娱乐、游戏、看视频等。这种习惯就会慢慢的出来,但是你想要回到单纯依赖手机的时代会再出现了,这是我对趋势的判断。因为智能硬件各种品类的带动,尤其像穿戴终端的爆发,甚至会激发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变化。比如我前阵子和南京物联董事长在一起沟通,他也很困惑,因为他做了一个很大的系统,光单品做了几百个SQ,但是后来他发现我摁一个开关和我打开手机开关,我发现摁开关要比这个容易的多,只不过手机能远程来完成各种操控,但是他觉得手机好麻烦啊。为了开一个灯,把手机掏出来打开,他在想有没有可能是手表来控制它,所以我们很快会有一个合作协议出来。这样一个智能家居的巨头,能愿意和我们这样的终端合作,其实是他看到了整个趋势,我想说的是一个单品的变化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变化。
UD数码网原创,作者:Ddlon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udigital.cn/archives/2016/07/13/153
文章评论